不知不觉中课程步入第四天,签到之际,一位同学的喟叹悄然传开:与林老师共度的时光,仿若白驹过隙,匆匆而逝。心中满是眷恋与不舍,真盼着时间的脚步能缓一缓,再缓一缓!
问:在做个案的时候,案主和咨询师之间沉默了好久,咨询师如何去打破僵局?
林老师答:不用打破僵局,咨询中本来就可以沉默。哪怕是从头到尾都是沉默的,也是可以的。
问:我在亲密关系中,我是找爸爸的类型,我要如何做才能改善这个部分?
林老师答:首先你要问自己,你想改吗?(不是太想)世间最伟大的老师姓“南”名“墙”,如果你自己不愿意改的话,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去改。
问:在做冰山练习时,我做的是我和我儿子的冰山练习。我发现我们的渴望是一样的,但生命力各有不同。这种情况下我如何做能满足孩子的渴望来改善关系?
林老师答:你愿意做对方的渴望吗?当我们想要改善关系的时候,第一我们首先要问知道他的渴望吗?第二个要问我愿不愿意做到他的渴望上?如果不愿意,就算知道他的渴望也没有用,关系没有办法改善。如果能做就快乐的去做,不能的话告诉他,我做不了,他自己会调整的。
问:老师在昨天讲到了做梦跟情绪有关。我会做梦,并且可以清晰的记得梦中的情景,这是情绪的问题吗?
林老师答:是的,是因为你的情绪多得梦不能承载了,溢出来了才会记得,不然人是不知道梦中的情形的,其实每个人每天晚上都会做梦,但一般梦是不会被人记得。如果想要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写出来,或者画出来,或者唱出来。
(以上内容为林老师课堂答疑,文字经过整理和编辑)
今天的课程中老师重点教授了萨提亚的自我环工具。这也是本次课程中非常令人期待的一个环节。
自我环有八个维度,理想的状态下,自我环中既有消耗生命力,也有滋养生命力的部分,可以达成一个平衡的状态。
而当这八个环其中的一环或几环出
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很消耗人的生命力,当生命的“漏气点”多过“滋养点”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症状,严重时甚至以抑郁症的症状显现出来。
你是否曾在某些时刻,莫名地陷入情绪的低谷,怀疑自己是不是正滑向抑郁的边缘?
你又是否困惑于该如何判断自己的精神状态,究竟只是一时的情绪低落,还是已经深陷抑郁症的泥沼?
当迷惑不解时,林老师为我们讲解如何用自我环来自测或助人,核心在于精准地找寻出自我环中那些致使生命力“漏气”的关键所在,深入洞察自身内在的心理与情绪状况,精准去疗愈和修复。
在自我环的个案中,除了案主,代表案主自我环八个环的同学也都参与其中,这是一次团体疗愈的盛宴。
每个同学代表案主自我环其中一环,在神奇的感知中,以某个姿态和距离为案主呈现出他与此时“自我”的关系,由案主去发现,去感悟,去对话,去完成情感的流动和表达。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案主和代表神奇的发生“共鸣”,虽然只有一个案主,但是小组里作为自我环其中一环的八个代表角色都表示:每一个角色的选择似乎都是冥冥中注定,或多或少都对应到自己当下的状态或隐藏的议题,在案主修补自己“生命漏气点”,达到整合的同时,似乎代表也找到了属于自己内在真实的感受。
这场探索自我的奇妙之旅,给大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触动和感悟,而线下课的体验性也在这一环节发挥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