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雨淅淅沥沥,寒意袭人,但我们的课堂却如春日暖阳般温暖。林老师的答疑环节开启了今天知识与心灵的碰撞之旅。面对学员诸多困惑,林老师一一耐心解答。从处理抑郁症孩子咨询后的家长误解,到解读天生气质分数的奥秘;从化解亲密关系中的内心撕裂,到减少家庭冲突里孩子的伤害;从摆脱控制孩子的纠结,到应对人际交往的被动,林老师的回应如智慧明灯,照亮学员前行的路。
学员问:我与老公关系很差,在家看见老公时情绪特别大,现在在学习亲密关系的课程,课程教我要减少推力,但是我内在会特别的撕裂,怎么办?
林老师答:画两个人的冰山,并去看你能不能做老公山冰山里的渴望。如果不能做,往往是因为你的冰山没有被人看见。而往往做到看见你冰山的人是你的咨询师或一起学习的伙伴。
学员问:我和朋友们一起测试天生气质,其他人分数都低,只有我四个分数都很高,我最低的分数都比别人高的分数要高,这是怎么回事?分数代表什么?
林老师答:四个分数都高,代表着你在持续成长,每个天生气质的部分都比较少被压制。
学员问:很不想去控制孩子,但是又做不到,怎么办?
林老师答:只有南墙才能教会你,因为只有碰到南墙,你才能做到。只有真正相信后果才能做到。当你真正相信你去控制孩子,关系就会破裂,这样你才能做到不控制。就像医生告诉病人,如果你再抽烟,就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了,病人就马上能做到把烟戒掉。
学员问:日常生活中,我是很被动的人,从来不会主动的去找他人连接,我会觉得一个人呆着时很舒服。但在生活中、工作中,总有人让我多去人连接,我该怎么办?我是不害怕出去的,只是不太愿意出去。
林老师答: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怎样舒服怎样来就好。有需要也能做到,没需要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怕出去,只是不太愿出去的话,那就没有问题。
以上内容根据林老师课堂现场答疑内容编辑整理。
今天的课堂上,学员们也参与其中。小组代表们轮流上台,展示对焦虑、挫败、内疚和羞耻感受词汇的深刻总结。每组学员们的不同视角,给其他人也带来了新的思考,而林老师老师最后的归纳总结更是画龙点睛,令人瞬间顿悟。
在这堂精彩纷呈的课堂中,林老师对于冰山的想法层,尤其是其中极具挑战性的非理性想法的深入剖析,宛如一把智慧的钥匙,开启了学员们自我认知的大门。当老师细致讲解完非理性想法的两个必要条件后,学员们在小组进行了非理性想法的讨论并尝试转化,这一互动环节无疑成为了课堂的高光时刻。
小组讨论中,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交织。有的学员最初提出的只是单纯的信念,尚未触及非理性想法的核心;有的虽提出了看似合理的想法,但离非理性想法的典型特征仍有距离;还有的在转化过程中或是完全不得要领,或是巧妙地偷换了概念。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完美”的尝试,引发了大家的深度思考与热烈讨论。在欢声笑语中,学员们不仅对非理性想法有了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更在不断地纠错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了识别与转化非理性想法的有效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在自我成长与心理认知领域的收获感,为日后更好地处理自身情绪与思维困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冰山里的期待层讲解中,老师的经典语录频出,让大家对人际关系中的期待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林老师老师的经典语录(11月24日西
安Level1课堂):
1.每个人都有期待,要一个人没有期待是不可能的。
2.别人若愿意满足我的期待,需要感谢他。
3.如果不想痛苦就放下不能满足的期待,不要放下不能满足期待就痛苦,如果既要不放下,又不要痛苦,那就告诉她这是套餐!
4.如果你能满足他的渴望,他就会满足你的期待。
在思维碰撞的课程间隙,天赋家精心为学员们准备了茶歇。精美的点心,新鲜的水果,充分满足来自各地的味蕾。精致的摆盘,淡雅的花香,让学员们的身心在美食与温馨的氛围中得以滋养和修复,以更好的状态继续投入到后续的课程之中。
今晚由来自内蒙古的王老师给学员们带来了精彩复盘。王老师以亲身经历代入,从与父母相处的点滴,剖析塑造我们的人生脚本的来源;更在与爱人的亲密关系里,展现非理性信念的巧妙转化,让我们一同在日常故事中,领悟了林老师今天课堂上的精髓。而复盘时间是下午课程结束后,尽管已经上了一天的课程,学员们依旧在会场聚精会神的跟随着老师的脚步,继续进行关于冰山的探索。
今日的学员分享依旧令人感动,让我们从字里行间一起感受他的思索、成长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