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如何识别对方就是一个「典型的指责型人格」的人?
网络上的喷子,几乎都是属于指责型的人格。
他们因为自身无法察觉到的惯性,所以爱喷。
喷,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和快感,他们又怎么会轻易放弃这个,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的人生意义和趣事。
他们因为是指责型人格,所以谁都会被他们喷。
指责型人格的人,随处可见,作为当事人的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反而他们会把自己的指责型人格,转化为:「我的性格很直,我说话很直,我说这些话,可都是为了你好」,其实这就是他们在为自己指责型人格的弊端,进行一种概念上的偷换。
但是,我们反过来,却不能说,那些说话直的人,就一定是指责型人格的人。
而作为一个指责型人格的人,必然是说话没经过大脑的过滤、神经亢奋所产生的结果,与真诚地坦诚、直接,是两码事,存在着很大的本质区别。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去识别哪些人具备着指责型人格的人呢?
举个栗子,我们回到网络上的那些喷子身上。
想想网络上那些喷子,还真是觉得可怜!
网络喷子,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他们看谁的文章都是满嘴的大粪评论。
这种人,真是一个悲剧!如果你发现一个人,Ta在别人文章下,喷得都近乎是恶毒、变态的语言,那么为了确证Ta的大脑里,是不是装着一个指责型人格的人,教你一个方法:
就是你可以去点开Ta的账号头像,看看Ta以往对其它文章的评论,是不是也很偏激?是不是都有些恶毒、如果发现他们也在喷,那么这样的人,可以说八成就是指责型人格的人了。
指责型人格最大的特征就是:「好像全世界都欠Ta的,好像他们对所有人都不满似的」,如果生活中,与这样的人结婚相处,那么则会痛苦一辈子,因为你从此将生活在一个被人挑剔和否定的婚姻里,想想都觉得令人黑暗!
有位妻子,特别崩溃,因为她遇到了个因为一点小事就会爆炸的老公。
有一天早上她六点起床,做好早饭,叫醒孩子和老公,满以为大家可以开开心心的吃一顿早饭,没想到她帮孩子收拾东西时,老公在厨房打开锅盖,一下就炸了,他怒气冲冲的质问妻子:你明知道我喜欢喝豆浆,为什么你偏偏做的全都是我不爱吃的?
妻子也很生气:老娘辛辛苦苦给你做好了吃的,你不但不感谢,竟然还对我张牙舞爪地大吼!你这大爷谁爱伺候谁伺候,姑奶奶不干了!
那一次她抱着孩子回娘家待了半个月,老公也跟他赌气一直没去接她回来,两个人关系越来越冷淡,最后,差一点闹到离婚。
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人呢?发生一点小事一点就炸,就像个不定时炸弹一样,不顺对方的心意就会对你各种指责攻击,你怎么解释都很难安抚到对方。
如果有的话,或者你自己也是这种人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内容你要仔细看了。
在关系中一生气就指责的人,内在逻辑是什么?
如果你单看这个故事,你可能很容易会觉得:这个男人太作了吧?小题大做,我呸!爱吃你自己做去啊,怎么就那么不懂知足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前面故事里的老公,这类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只有你看清对方的底层逻辑,相处起来才会轻松自如。
第一层,先看表面事件:
当他发现老婆准备的所有吃的都没有自己爱吃的时候,他对这个事件的解读就是:我在你心里不重要,你心里没有我的位置。
也就是说他在发脾气时,真正让他生气的并不只是这个事情,而是这个事情像个导火索一样,一下子扯出了他的核心底层认知。
第二层,我们来看他的底层认知:
我在你心里不重要,你心里是没有我的位置的。
这一句话就概括了他看这个关系时所有的出发点,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个有色眼镜看世界一样,你的眼睛是红色的,你看什么都是红色的,你的眼睛是蓝色的,你看什么都是蓝色的,别人跟你说:嗨,这个世界其实是彩色的,你会想:切,别想忽悠我,老子心里门清。
我们的底层认知就是我们带的有色眼镜,他带的眼镜就叫做:我在你心里不重要,你心里没有我的位置。
所以当他一旦形成这样的一幅眼镜的时候,任何事都会看到这一点,但是这个眼镜又让他特别难受,所以每次这幅眼镜跑出来的时候,他就会把难受的情绪发泄出来,责怪对方。
第三层,我们来看他的底层认知是怎么来的?
一个人会形成什么样底层认知,通常都跟过往经验有关系,比如一个从小到大都很确定自己的重要性的人,基本上不会轻易形成“我在你心里不重要”这样的底层认知。
“我在你心里不重要”则恰恰相反,它是在别的重要关心中演变来的。
比如说,这个男人小时候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经常面临对父母分离的场面,每次他跟父母分离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最深的底层认知:我在他们心里不重要,所以他们才会抛下我。
当小男孩被抛下的时候,爷爷奶奶又会特别的宠爱,因为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很可怜,然后就什么都惯着他,顺着他,所以他就形成了另外一个底层认知:我感觉在他们心里不重要的时候,别人要顺从着我,满足我,我可以这样对他们。
当他长大之后,就会一直被两种底层认知给牵着走,但是却看不到别人。
指责人看到的是:1、总是指出他人的错误,从来不管住自己的身上存在的问题;2、易怒;3、看见什么都想说说不对的地方;4、自己还不觉得自己是指责型人格。
指责型人格多数是由受长辈影响的,其中同性传染的概率为70%,异性传染的概率为20%,自主形成的概率为10%,所以咱们都想想自己有没有指责型人格。
指责型的人,会把结果的糟糕或自己不好的感受,简单粗暴的归结为另外一个人的原因。
比如在对孩子的时候,指责型的家长会认为是孩子懒惰、拖延、笨、粗心、不听话等原因,导致了自己的愤怒。在面对伴侣的时候,指责型的人会认为是对方的不上进、冷漠、自私、不负责任、控制欲、不懂反思等原因,导致了自己的不爽。在工作中,指责型的领导会认为是员工不够配合、工作不够认真等原因,导致了绩效不好。
指责型的人自带显微镜功能,你每个不好他都能敏锐的发现并兴奋的表达。理性上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不好的结果都不是单一的原因导致的。然而,你去问指责型的人“你就没有错吗?”没脑子的指责型的人会说我一点儿都没错,有点儿脑子的指责型人会说我有错,但还不是因为你先错。我的错是小事,你的错就是原则性的事了。
面对指责型的人,我们的感觉非常糟糕。在指责型的人眼里你就一无是处,毫无优点。如果你有一个指责型的父母、伴侣、领导,足够你生活在水深火热里了。
外在的原因,当然是被指责的人不够好,有这部分,无可厚非。被指责的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指出不足的地方,而是他们受不了指责型的人把全部的原因都归结为他们不好,受不了指责型的人毫无反思能力的态度。
两个人吵完后,跟指责型的对话是这样的:
A:这样吧,我认个错,你也认个错,这事我们就算过去了好吧。
B:好。
A:我错了。
B:你错哪了?
……
指责型的人,好像永远不会真正思考自己哪里有问题。
其实指责型的人也不好过。不要以为他们骂得很爽,他们也会自责:我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他实在是太差了。
面对指责型的人,能离开当然最好了。不能离开,能怼回去也很好。如果也怼不回去,也离不开,就可以思考下:
指责型的人是如何形成的。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让自己好受点。如果想维持关系,我们又可以做什么。
如何与指责型的人相处
- 建立关系的边界
指责是一种缺乏人际界限的表现,是一种试图侵犯别人的界限,控制别人满足自己的表现。
指责的人就像任性的小孩,越是妥协去满足他们,他们越是无法放弃理想化的防御机制。
你需要的就是在你们的关系中建立边界,不陷入他“我很好,你很糟糕,没有满足我的需求都是你不好”的陷阱,让对方知道你不是他情绪的垃圾桶。
- 自己的情绪自己买单
指责型的人的指责是一种试图让别人为我的情绪负责的不合理要求。
面对指责的人,你需要传递的是:你很不错,但你需要自己处理情绪。如果是力所能及,我愿意帮助你;但是为你的情绪买单,这不是我的责任。
我没有你期待的完美,不仅我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是完美的。
一个人有两个我,
一个在黑暗里醒着,
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我是烈火,也是枯枝。
千千万万面的我都是我,我不是全能的,我不能把所有事都做得尽善尽美,但是爱自己,接纳自己,是我能做得最好的事。
对你无理由的指责,不必认同,就不会受伤。
有些指责,不是你的错。
这是他的问题,不需要你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