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学院 萨提亚文汇 BETTER ENGLISH BOOK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吵架阴影?三个方法面对内在小孩与童年的伤
2023-10-27

微信图片_20231027134159.png

面对原生家庭带来的伤,该如何自我疗愈?透过以下三个方法,帮助自己早日走出伤痛吧~

一、当情绪涌上时,就让其自然释放,不去否定自己的感觉
二、分清楚父母是父母,我是我
三、到心理谘商室,让专业的人陪伴你走这段路

在长大的过程中,原生家庭是我们接触世界的第一个地方,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小单位。

在这个地方,我们被照顾、被滋养、被教育,也可能被责备、被安排、被伤害。

这些经历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回忆,也陪着我们面对人生各样的决定、更让我们长成了现在的样子。

「原生家庭」这四个字,对有些人来说是幸福快乐的,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充满感触、引发心里百感交集、甚至是不愿意再提起的地方。

童年的感受与记忆,不得不承认经常用隐形的方式,不断影响着我们。

即便已经出社会多年,我依然感受深刻,时常在深夜一个人的时候,不经意地回想起儿时的某些画面,好多的感受涌上心来,默默流下眼泪。

从我有记忆以来,父母的争吵就不停歇,整个家都不安静,原本以为那些不愉快的回忆,会在自己长大的过程中渐渐消失,或随着岁数的增加而拥有消化的能力。

然而却也从没想到,经过这么多日子,回想起时,自己仍然那么在意,那个椎心的痛,就好像才刚刚发生而已。

「爸爸妈妈,你们能不再吵架了吗?」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一直互相攻击?」

那时我十岁出头,父母总是不管我们孩子是否在场,就自顾自地吵起来。

有时甚至大打出手,不顾我们的害怕与恐惧,好像我们是大人一样,能够承受他们激烈的争吵。

后来想想,即便是大人,感到恐惧害怕也才是正常反应吧。

面对父母的争吵,那时候我常躲到房间把门关上,开始全身颤抖。

我用棉被摀住自己的耳朵,不敢去听见门外的争吵与打骂声,但又很想知道他们的状况,好害怕父母其中一方受伤、更害怕自己失去其中一方。

然后,我却什么都不能做,只能躲起来哭。

好想跟爸妈说,我很害怕,我真的很害怕,你们知道吗?

小时候总是在心里祈祷,期盼父母的关系有一天能好转,不再恶言相向,但一次又一次,总是换来失望与绝望。

后来,我不再抱希望。

从那时候开始,我无意识地选择了关闭自己的心,我认为这是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我开始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情绪、也不期待事情有改善的可能。

独立与坚强,成为外表的包装,其实我只是害怕再次受伤害。

没有什么情绪,成为别人对我的记忆点,看似沉着冷静,让好多人都以为你很坚强,甚至自己也差点相信了。但只有自己知道,这背后是一层结冰的水面,一碰即碎。

父母关系,至今都仍然是我背上的刺,这段伤痛背在我身上,成为我的包袱,而他们的相处状况、情绪波动,也常让现在的我心情受到干扰。

有时还会在上班没人看到的时候,落下几滴眼泪⋯⋯

我曾经问自己:「父母辛苦将你拉拔长大,让你衣食无缺,难道他们还不够好吗?」

我不敢怨恨、不敢去回忆,因为我认为我「不应该」有这些感受,因为父母有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与艰辛,我应该要体谅他们。

但后来我发现,我可以感谢他们,同时我也要关心自己的感受,那些结痂的伤痕,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原生家庭成长的路途中,有许多崎岖的伤口,让你时常感觉心里在难受、在委屈、在焦虑、在害怕。

或许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但现在我们可以选择帮助自己,重新去疗愈那段过去。

以下我想分享几个自我帮助的方式。

一、当情绪涌上时,就让其自然释放,不去否定自己的感觉

当不好的记忆引发的情绪浮现时,我们常本能地请它离开,可能因为我们无法承受、可能因为我们不想去想⋯⋯

但也因为这样,情绪在心中不断堆积,最后满溢出来时,可能对自己的生理或心理层面,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试着温柔地让情绪或感受出来,无论好的或不好的,都没有对错,也都有意义。

透过这段过程,有机会与自己对话,也有机会给予过去的自己一些肯定,并告诉自己:过去独自面对所有害怕的你,已经勇敢到现在,真的很不简单。

二、分清楚父母是父母,我是我

到长大成人我才发现,我一直把父母的情绪带在身上,无形地搅动我的心,好像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做什么。

其实,父母之间的问题,只有他们自己能解决;父母之间的关系,跟我是他们的子女也没有关联,我们不需要也不能代替他们改变,学会慢慢放下不属于自己的重担。

三、到心理咨询室,让专业的人陪伴你走这段路

面对过去的方式有很多,而每个人需要的也不尽相同,有时我们可能不确定,自己倾诉的对象是否有能力承接高涨的情绪,或是听完可能感觉到负担压力。

对我来说,一位专业人员的陪伴与协助,让我在放下武装的自己时,更感到安心,毕竟这会是一段不太容易的过程。

看到这里的你,可能也和我有类似的经历,我们虽然无法让过去重写,但我们能选择面对的方式。

当我开始关注自己内在的变化,接纳自己的情绪,我发现我更能看见自己的好、更能与自己连结、也更有力量去承接生命的各种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