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小未曾得到父母的关爱与保护的孩子,却在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还在替情感冷漠的母亲做辩护,着实令人心酸又无奈。这些孩子明显来自于问题家庭(比如父母酗酒、争吵或暴力),经常被养育者以恶劣的方式对待。但询问时,他们却无一例外地会为养育者辩解,将养育者的伤害性行为合理化。如果有人客观评价一句:“你的父母确实做得挺糟糕的。”他们多半会下意识反驳:“才不是呢!你凭什么说他们?”说不定还会为了维护父母,不惜跟你吵起来,甚至绝交。孩子常常会不自觉地美化养育者,替养育者辩解,以此维持对养育者的忠诚。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种道德防御是以「压制感受、否定伤害」为前提的。如果养育者是一个基本的好客体,不会对孩子有太多过分的言行,倒也还好;但如果,养育者本身就是一个坏客体,有不良习惯,还会对孩子做出伤害性行为,后果就会有些严重。
一个在暴力家庭长大的男孩,长大后可能会成为一个暴力的丈夫、暴力的父亲一个从小被父母忽视的女孩,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情感淡漠、忽视孩子的母亲。
通过道德防御,孩子在幻想层面将养育者的种种行为合理化,维持他们在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获得安全感。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却不是事实真相,反而掩盖了养育者爱的缺失与匮乏;它无法在关系层面真正滋养孩子,甚至还会无形中蒙蔽孩子对爱的感知能力。正因为如此,身为孩子的我们,要学会觉察并识别自己对养育者的道德防御,寻求破解之道。比如通过向外求学、外出务工等方式,离开养育者去体验外面的世界。比如在做一些选择的时候,不再事事依赖养育者,而是遵循内心选择。当我们离开养育者怀抱,进入到更广阔的世界,与不同的客体做联结,收获不同的关系体验。我们将会越来越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好与坏,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爱与恨……如此一来,镶嵌在我们身上的那层厚重的道德防御,就可以一点点卸下了。
一个孩子对父母的需要、爱与忠诚,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当我们尚未懂得如何爱孩子之前,不那么仓促地将TA带到这个世界,这或许才是更加负责任的体现。而如果,你已经是一名父母,那就请尽你的能力去好好爱自己,完善自己,然后再用这份爱一点点滋养你的孩子。别害怕,在这条路上,你并不孤独,因为你的孩子远比你想象中更爱你、更忠诚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