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学院 萨提亚文汇 BETTER ENGLISH BOOK
从数据中看自杀行为的真相
2023-09-14

微信图片_20230914212041.png

文章来源 | 心雀 健康北京

♬..♩~ ♫. ♪..

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将每年的9月10日设立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但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及时识别自杀信号,可以有效降低自杀风险。在中国,有多少人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称,全球每年有逾70万人死于自杀,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超过了战争和自然灾害致死人数之和。这些数字数目惊心,那么我国的自杀率呢?


我国2021年的自杀人数约为7.47万,其中城市自杀率为4.31/10万,农村自杀率为7.09/10万(见下图)。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给出的全球自杀率为9.2/10万。相较而言,我国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自杀率在世界范围都处于较低水平。



2002年、2021年我国城市、农村的自杀率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

自杀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吗?



社会新闻中的自杀报道近年来层出不穷,大家从网络或媒体听到、看到的自杀案例越来越多,这是否说明自杀越来越普遍了呢?


按照统计,我国自杀率其实呈下降趋势。2002年我国城市自杀率为12.79/10万,农村自杀率为15.32/10万(见下图)。在这20年间,我国城市自杀率下降了约66%,农村自杀率下降了约53%,可以说有很大改善。

2002年、2021年我国城市、农村的自杀率变化

 (单位: /10万)

微信图片_20230914212258.png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

哪个年龄段的人自杀率最高?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养老成为了热门话题。有人打趣,中国城市老年人是最幸福的一群人,领着退休金,要么在家含饴弄孙,要么四处旅游。但数据显示,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老年人都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尤其是高龄老人。


2021年,城市60~85岁以上人群的自杀率为6.45/10万~19.7/10万;在农村,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自杀率更高,为10.88/10万~38.58/10万(见下图)。


老年人的整体生活处境并不如我们想的乐观。许多老年人长期饱受慢性疾病的折磨,逐渐丧失自主生活能力,社交圈不断缩减,担心拖累家人或者没能获得足够的身心照料,一旦陷入心理绝境中,便可能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2021年我国城市及农村各年龄段自杀率

(单位:/每10万)

微信图片_20230914212347.png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

青少年自杀问题严重吗?



青少年犹如初升的太阳,是父母与家庭的希望,他们的自杀尤为令人痛心疾首。在我国50岁以下城市人群中,15~25岁青少年的自杀率最高,为3.34/10万~3.45/10万。


此外,自杀是青少年最主要死因之一。2021年城市15~25岁死亡的青少年中,有13.55%~12.52%是自杀身亡;农村15~25岁死亡的青少年中,有11.41%~10.75%是自杀身亡,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见下图)。


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学业压力、与父母的紧张关系、幼年时期遭受过虐待、受到同龄人霸凌等负面事件都会增加青少年的自杀风险,再加上青少年缺少成熟有效的心理应对技巧,很容易在冲动之下做出难以挽回的抉择。


2021年我国城市及农村各年龄段

自杀死亡人数/总死亡人数

微信图片_20230914212412.png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

哪些精神心理疾病自杀风险较高?



以下几类精神心理疾病自杀风险较高,需要重视: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享乐感丧失、自责自罪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大多数自杀发生在抑郁期,患者从极度欣喜的躁狂期骤然转相到抑郁期,带来的痛苦体验是加倍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在疾病影响下,受到幻觉、妄想等支配而自杀,比如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等。


除此之外,焦虑症、强迫症同样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体验。

如何识别这些患者的自杀信号?



言语


许多患者会主动表露出自杀意念,频繁讨论自杀问题,比如“我真的不想活了”、“我活着就是个累赘” 。还有些患者会用半开玩笑的态度说着自杀计划。这时候家属要格外留心,可能是患者在做前期准备或者试探。


行为


有些患者会主动交代后事、写遗书、把珍贵的东西送人、大量饮酒、自我封闭、甚至有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有些抑郁患者在自杀前会出现行为的转变,有时可能是一些症状突然好转,但此时更应该警惕。


情绪


有些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焦虑、绝望,但也有患者在实施自杀前情绪会发生突然转变,比如从情绪低落变得释然轻松。

面对高风险者应该怎么做?



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最主要的方法是积极干预、治疗如果发现身边人存在自杀风险,要鼓励、陪同对方去当地的精神科专科医院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避免悲剧发生。


大多数人对于自杀比较避讳,但作为亲友,当认为患者可能存在自杀意念时,可以尝试直接询问对方是不是有自杀想法。开诚布公的交谈,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痛苦,预防自杀。当觉察患者可能会实施自杀行为时,要管理好家中的危险物品,比如绳索、刀具、药品等。同时,避免独处。


此外,在和患者的日常相处中,可以适当运用心理干预的措施,比如主动倾听、热情关注,为其提供心理支持。还可以鼓励患者进行一些合理的宣泄,比如通过聊天或运动去宣泄内心的纠结和愤怒。


当身边的人有上述这样或那样的“倾诉”时,或许就是TA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们要关心周围遇到挫折或情绪沮丧的人,及时给予帮助。如发现有消极言行,应建议尽快到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减少或避免悲剧的发生。

在遇到重大挫折时希望大家勇于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人交谈,不仅可以宣泄自己的痛苦,也可得到周围的帮助。愿大家都能够珍爱生命,享受当下。

文章来源 | 心雀 健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