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慕棉
图片 |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
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你正在经历怎样的世事变迁,对爱的渴望,始终都是我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柔软而易感的角落。今天慕棉为你推荐一本“爱情百科全书”——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让我们以这本写尽世间爱情百态,洞察人间爱情真相的书籍为镜,一起探索爱情的奥秘!
01
稚嫩之爱:懵懂里的流光幻影
少年的孤独是难以言喻的,就像春天里开始融化的冰,总是带着一丝凛冽的味道。因而,青春也总是伴随着疼痛。年轻的时候,人们总是一边急于得到世界的认可,一边又把这种需求藏起来,非要表现得与众不同。
质疑父母、质疑权威甚至质疑整个世界。这是青少年认识自我、树立自我、稳固自我的一种方式。然而,同时这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他们没有一刻不在无比地渴望着,渴望这个日渐树立起来的自我能够被世界所接纳,能够为他人所爱。他人对他们的捉摸不透,又常常令他们的孤独成倍增长。于是,在这种带点别扭的青春懵懂中,踉踉跄跄开始的爱情,自然也就常常容易带点偏执的色彩了。他们一方面渴望着浓烈到滚烫的爱情来驱散孤独的阴影,一方面又无法接纳爱情有一点点瑕疵和不完美,尤其是那些无法彼此理解的痛。因而,他们只能在心里不停憧憬和遐想着更美好、更完整的爱之幻影。于是,真实地看见对方就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就像费尔明娜与阿里萨一封又一封的通信和电报一样,对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爱上的更多是一种感觉,好奇的、探究的、神秘的、令人想往的,炽烈的,浓郁的,霍乱般的,席卷心灵的悸动,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就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美妙感。在这惊涛骇浪的狂潮里,我们各自在心中编织着关于对方的梦,一如费尔明娜心里那个阿尔萨也就越加地神秘和迷人了。正如心理学大师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说,人们并不了解“坠入情网”与“持久的爱”之间的区别。如果我们没能够了解到这种稚嫩之爱的不成熟,也没能够学习到持续去爱的能力,那么这种懵懂的爱的幻影也可能困扰我们的一生。对大多数人来说,渴望着一种更踏实的爱,也是生活中必然的渴求,就像费尔明娜会选择嫁给乌尔比诺医生。婚后却发现,生活日渐无聊而乏味。这就是中年人的孤独。因而,人们就越发需要爱,越发渴望通过爱情的生命冲动来消弭这日渐深刻却又与生俱来的孤独。这种爱情,往往内容要大过形式。爱需要被落实在冷天的一碗热汤,病中的一片药一杯水,还有共同抚育子女、照顾老人的艰辛,以及共担风雨时的一个拥抱,共度难关的无声陪伴里。然而生活却没有一刻会停息。因而,这样的爱也特别容易在琐碎里失去某种“形式感”或者说“仪式感”。因而,被孤独困扰的人们,也越发容易在日渐平庸的生活里消沉,在日渐琐碎的相处中失望,爱在哪里呢?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曾写过一段话,似乎也同样适合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的感情:那种感情,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费尔明娜固然不了解爱,可阿里萨也在622个肉体的流连之间一次又一次拒绝着孤独。而乌尔比诺也好不到哪里去。终有那么一刻被孤独彻底击中,如同着了魔般地等待着下午五点的来临,然后奔向林奇女士的卧房,在匆忙与慌乱中,宽衣解带颠鸾倒凤,恐惧可又兴奋异常,愧疚可又神魂颠倒,然后,又陷入到更深的空虚与绝望。而经历过了这个出轨风波的乌尔比诺夫妇,却也度过了一个生命的关卡取得了某种成长,迎来了“他们相爱的最美好时期”,不慌不忙,适宜得体,对于共同战胜逆境所取得的不可思议的胜利,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了然于心,也更心存感激。当然,生活还将给他们更多致命的考验,但那已经无关紧要了:他们已经到达了彼岸。大多数人也是如此。爱情变成婚姻里的相守,有朴实的呵护,也可能伴随着或短暂或长期的危机,然而终究他们还是会选择继续相守下去,直到死亡将他们分开。这种爱情可以缓解孤独,这就好比是我们不再追求强度很大的隔离层,而是潜心下来划定了一个圈,然后在里面打造了一个堡垒。这里面是我的爱人、孩子、亲人、我的家,于是,在层层关系的缓冲之中,孤独被稀释了。但,它也无法真的驱散孤独本身。是的,这世间没有什么能够真正驱散孤独。马尔克斯早在《百年孤独》里就曾说过,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有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而《霍乱时期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百年孤独》的一个延续,关于爱与孤独的探讨的延续。故事的开篇就是死亡。六十岁的摄影师因不想继续面对衰老而选择了自杀。而处理了这起死亡事件之后,乌尔比诺医生也几乎无厘头地因为解救一只鹦鹉而死掉了。这也让这个爱情故事最开始就蒙上了深沉的底色。老年人的孤独,因死亡的迫近而如同日渐冰封的河流。非温暖长久的炉火,不可减缓一丝一毫。也许正因如此,寡居的费尔明娜最终又接受了阿里萨的热情告白,然而却“分不清是同情还是爱情”。其实,费尔明娜分不清的也许不止是对阿里萨的感情,更是长久以来对爱的不解。这一生无论是费尔明娜,阿里萨还是乌尔比诺其实都从未与孤独正面交锋过。最终费尔明娜也只是和阿里萨一起退回到了少年之爱里抗拒着孤独与死亡。说到底,谁又爱过谁呢?每个在他们的生命中来来回回的人都不过是帮他们抵御孤独的靶子罢了。而这点也许只有当我们走过了稚嫩之爱的炽热与迷惘,也走过了成长之爱日渐稳重踏实的深厚之后,再回头去看才会懂得。所以,好的故事也并不是塑造完美的关系,或者完美的角色,而是把现实种种揭开来给你看,至于你看到了什么又明白了什么,就取决于自己的阅历与慧根了。爱与孤独就像是生命的两面,爱是光,孤独就是阴影。爱是白天,孤独就是黑夜。爱,可以照亮生命、温暖生命、柔软生命。然而,驱散孤独,却并非爱的本职。而如果我们幻想爱得足够踏实、稳定,就可以让孤独消融瓦解,那么恐怕我们就会陷入到对爱的无限失望之中。就像阿里萨与费尔明娜的结局看似浪漫,实则却是水面上无止境的漂流。无根的爱,何谈深入厚重?而孤独本身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每个人出生的过程都必然伴随着自己与母亲的疼痛,而生命来到世间的第一件事又是切断与母亲脐带的连接。早在一切开始之前,我们就种下了孤独的种子,此后人间种种繁华我们都只能独自感受,只能分享,却无法共享。到最后,我们也必然孤独地走向死亡,可以陪伴,却无法同行。所以,我们可以带着爱出生,也可以带着爱死去,然而说到底,孤独,却也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面目。然而,我们害怕孤独,所以我们一次又一次执拗地想把孤独翻转,只拥抱另一面爱的温暖、柔软与明亮。然而,这就像执着地想要劈开一个硬币,只留下其中的一个面一样的虚妄。你总是会发现无论用多么精密的仪器都无法分开它们,因为无论分到多细,只要有一面就一定会有另一面跟着出现。因为孤独,我们会更渴望爱。但同样,如果内心没有爱的热忱,我们也不可能感觉到孤独。而当我们拥抱了爱的时候,孤独会缓解,但爱的感受必然也会随之减弱,这就是成长之爱的困局——日复一日重复的爱里,孤独的确变弱了,但我们对爱的感受的阈值也会跟着提高,也就是说我们能够感受到的爱的浓度降低了。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并不是结束,只要我们肯面对孤独,当爱的感受减弱的时候,孤独的触动反而又会带动我们更轻松地感受到爱的美好。所以,爱并不是消除孤独的良药,孤独也并不是爱的敌人。本质上它们其实是同一种能量,是生命能量在这个三维世界的二元表达,它们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所以,成熟的爱情是认清生命孤独的本质,同时对爱敞开的状态。背靠孤独,爱才会更加深邃。有爱温暖,孤独才不至走向绝望。这就是爱与孤独一体两面的悖论。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以爱情隔绝生命的孤独的时候,反而也就更可能走向真正的爱情了。而这与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所说“成熟的爱,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而为一”,又恰好是殊途同归的。保留完整性与独立性,就是对孤独的认可与默许。而合而为一则是对爱的敞开与接纳。分开时,我们是各自独立的个体,能面对世间的风风雨雨,在孤独中强大。结合时,我们又融为一体,能融化亲密的洗礼,在爱中完整。那么,这时候,深化了的爱也就成为了一股推动生命发展的积极的能量。它带来的不再是伤感与无奈,而是生命的动力热能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