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学院 萨提亚文汇 BETTER ENGLISH BOOK
三年级后,我亲眼见到了女孩们的“战争”有多隐秘、多可怕!
2023-04-06
微信图片_20230406105615.png





这世上总是有很多种恶意,父母要从小就教给孩子除了保护好自己之外,还有“尊重他人生命、不要欺凌弱小”,从而将霸凌这头恶魔“扼杀在摇篮”。


——派妈


源|CC爸妈(ID:cc-bama
上周五难得稍微有点空闲,我决定去接CC放学。
这几年她都是坐校车,我们接她的机会屈指可数。
远远的,我就看她跟三五个女孩子一起叽叽喳喳的聊着往外走。
三年级后,比之以往非常明显的,孩子们开始有点小团体了。‍‍‍‍‍‍
出了校门,临分别,一个女孩子从书包里拿出一包零食,分给了周围人一人一个,唯独没分给离她最近的那个女孩。
那孩子笑嘻嘻的问,能不能也给我一个?
带零食的孩子说“你不会自己买吗?你怎么那么馋,张嘴给别人要你怎么好意思的”。
要零食的那孩子,肉眼可见的笑容消失,低下了头,踢着脚边的石子。
我接娃放学的快乐,也在那一刻彻底消失了。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那本书里,好多可怕的画面突然蹦出来,女孩们的战争,可能没有男孩子们那么显性,但是细思极恐。‍
越是隐秘、越是看似都是小事,杀伤力越强,就像温水煮青蛙,孩子都不知道自己“被暴力”了。
说实话,比起CC的成绩,我更重视的是她的社交健康。
有一种社交中的隐秘暴力,没有欺凌那么张扬明显,没有动手那么残酷血腥。
却也能“杀”人于无形。
就是分零食那孩子使用的“语言暴力”。
你说那个没被分到零食的孩子,真是就是特别馋那口吃的吗?
她张嘴要的,其实是一种群体认同,每个人你都给了,怎么偏偏绕开我呢?
结果他不但没被争取到认同,还遭到了无情的羞辱和耻笑。
更可怕的是,很多孩子、老师、家长都意识不到,语言也是一种暴力。
01

让孩子意识到语言暴力
很多孩子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语言,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
哪怕是被欺负的那一方,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正身处一场“暴力”。
所以我跟CC讲:
“别人要是打你一拳你觉得疼吗?”
“当然疼啊,我又不是钢铁侠。”
“你看,如果别人对你说一些不好的话,就像是在你心上打了一拳,虽然表面上没有受伤,但是心里也会感觉不舒服,难过。对不对?”
“这也是一种‘暴力’行为,包括但不仅限于“人身攻击你”、“说你坏话”、“起羞辱外号”、“煽动别人孤立你”。
比起拳打脚踢这种实打实的暴力,语言暴力这种“软暴力”往往更为隐形。
如果我们都不加重视,总是一带而过的敷衍过去,那被暴力孩子可能永远也不认为,别人是在伤害她,又谈何反击和自洽?
他甚至会成为受害者,被欺凌孤立,永远带着阴影生活。
而暴力别人的孩子,也会毫无心理负担,甚至成为毫不负责的“键盘侠”。
孩子年龄尚小,对于语言的力量可能一知半解。
他既可能成为“攻击者”,也可能成为“受害者”。
想想前段时间的热搜,先是红头发女孩因为网暴去世,后是女中学生因百日誓师发言时的表情被喷。
语言暴力的厉害之处我们已经见识的够多了。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真的有必要提前预知风险,帮孩子绕过这个“坑”。
02

怎么应对别人的语言暴力?
1、不要不在意
有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面对语言暴力,被施暴者多数选择沉默。
我见过有些家长,在处理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总会劝孩子“大度”,让孩子别在意。
“只是一个外号,干嘛那么在意?”
“不就说了你几句,人家已经跟你道歉了,快说’没关系’。”
就开篇那“要零食的事儿”,要回家跟父母说,父母铁定回答“他们吃得啥?干嘛非要人家的?妈这就给你买一筐!”
这是重点吗???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报道,韩国35.3%(13889名)的学生向外界表示自己受到语言暴力,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正是因为老师、家长的不以为意,让孩子越发觉得,因为几句话的事儿就向家长、老师“告状”,是不是太“斤斤计较”、“没事找事儿”了?
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我被人攻击了也没事儿,我心里难过也没关系,我的感受不重要。
所以,家长首先要扭转观念。
并不是非要演变成所谓的“流血事件”,才能被叫做暴力。
2、不要辩解
很多孩子都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试图通过辩解,说服对方,证明我不是你嘴里的样子:
你说我丑,我不丑,我好看着呢!
你说我胖,那我瘦下来给你看!
你说我眼睛小,我去拉个双眼皮!
别傻了,当一个人选择攻击你的时候,TA想获得的只是攻击的快感、想看的只是你挣扎的乐趣,他才不在乎真相呢!
所以,如果对方的本意就是攻击,那就永远不要解释,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你解释完一个,他还会再攻击你十个!‍‍‍
3、不要默许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们就是过过嘴瘾,多大点事儿。
“你管别人说什么呢?你做好自己就行了,不要跟不值得人浪费精力。”
完了,孩子要信了这句话,才是掉进深坑爬不出呢。
因为他很快会发现,自己的隐忍退让,换来的必然是得寸进尺。
你忍一次,就会有下次,最后全班都来捏你这个软柿子。
千万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恶,学校就是小江湖,并且这些江湖成员还十分“初级”,没学会成年人的理性和克制,它们遵循的只是最基础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前几天给CC读BBC神作纪录片《王朝》的同名绘本。
里面一群非洲野犬围捕猴子。
图片
野犬会因为某只猴子弱小放过它吗?
吃的就是它啊!
所以,我是会告诉CC&DD,如果你感到别人对你使用语言暴力,让你感到不舒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你就要反击!
一开始就让对方知道,你不好惹。
但是反击也是需要一点小技巧的。
我总结了两条,大家可以借鉴下。
1、勇敢地 “回怼”
初级版:原封送回。
  • 你好丑!
  • 你才丑呢!
  • 你真笨!
  • 你才笨呢!
进阶版:回击
  • 我觉得你好丑。
  • 那你可能是真瞎。
  • 你怎么开不起玩笑?
  • 啊?我以为我的玩笑你能懂呢!
进阶版:反击
谁没缺点啊!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他说你的缺点,你也可以一直输出他的缺点啊,重点带上“我们”,我们都觉得你……大家都认为你……
我们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塑造出一种你背后一群人的气势!
教孩子反击的意义,不是一定要赢,甚至嘴架输了也没关系。
重点是,让对方知道知道你不是软柿子、有点不好惹、有点难缠。
如此,再厉害的“嘴炮”,以后也不敢对准你轰了。
2、让孩子学一点“糊弄学”
上一条是正面应战,有些孩子没有这样的攻击性,或者不屑去浪费这样的精力,还可以曲线救国。
碰见那种把语言伤害人当乐子,你越当回事他就越兴奋的,真认真你就输了。
所以得先让孩子学会淡定,用糊弄学对付他们就挺好。
“我不喜欢你”,“是吗”?
“你真难看”,“真的吗”?
“你小气吧啦”,“那你就占不了我便宜哦”。
再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咱们就是一个不屑一顾!
一位研究语言暴力的心理学家说过:“你越是愤怒,对方就觉得越有趣。”
所以,取胜的方法就是,不要变得沮丧,那么霸凌者就输掉了。
(以上两种方法建议提前在家练习,确保孩子一遇到语言暴力的情况就能脱口而出)
03

如何不暴力别人
以上是受害者心理,我们也不能放任孩子,无意中成为加害者!
学会正确的表达,是我今天想说的第二个重点。
哪怕对方的一些行为让你不喜欢,我们也不该上来就用攻击、欺凌性、不尊重的语言来表达。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 ·卢森堡提出过一个“非暴力沟通”的概念:
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意思就是我们在一句话说出口之前,一定要清楚这是观察到的事实,还是带自己主观感情的评价。
基于这个观点,我跟CC举例说,
假如你刚收拾书桌,DD又把你桌子上的东西搞得乱七八糟,你很烦对吧,那应该怎么跟他说呢?
A:“你真讨厌,又把桌子弄的这么乱。”
(这是带有个人情绪的观点)
B:“你把桌子弄乱了,你一会儿自己收拾好哦。”
(这是观察到的事实)
“那我觉得应该选B。”CC说。
其实,当你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摆在孩子面前时,她自己就能很清楚的分清利弊。
哪种可能会伤害别人,引发更多的冲突;哪种能让问题更好的解决。
因为家里两个孩子,每一个我都不希望受到伤害,所以,经常刻意引导孩子去做这种「选择练习」。
如果大家觉得自己家娃没办法一下子做到“不带个人情绪的表达”,不如先试试像我这样,提供选择题。

*来源:CC爸妈(ID:cc-bama),家有一双儿女CC&DD。C爸是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主治医生;C妈是报社育儿主编,我们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