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学院 萨提亚文汇 BETTER ENGLISH BOOK
认识萨提亚的自我环
2022-05-19

引   言

萨提亚用自我环来描述她对于自我的概念,自我环涵盖了内在与外在的概念,我们所知道与我们不知道的。


萨提亚认为自我环的各个层面可在所有文化中找到,而且就像所有的共通之处,每一种层面都有很多表达方式。萨提亚希望大家了解,我们都是透过自己的滤镜来体验世界,也对自己所经验到的一切赋予意义。

图片



一)、感官层面




我们透过感官来体验世界的能力,萨提亚称此为感官层面。她称其为“感受”有所涵义,因为她想扩展这个字眼,用以囊括所有的感官。我们透过感官的窗口来了解这个世界,我们时时从感官接收信息,并根据我们的解读赋予这些信息不同的意义,而如何解读是根据其他层面的状况以及过去的学习。


一般人都有五种感官:听觉、味觉、视觉、嗅觉与触觉,透过这些管道接收信息,而我们的反应则是根据我们建立的意义而决定。这个简单的事实也是很复杂的主题。因为我们谈论的是一种系统,要记住所有的层次都是相互依赖与相互反应的,一旦一方改变,就会影响到其他部分。我所谓的相互反应是指身为人类的我们想要处于平衡位置,这不是指理想或健康,而是指我们都是求生者。我们学会透过抉择,不停地调整自己以求生。


感官是信息的通道,但我们如何处理信息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有人曾经说:"没有任何事情是单纯到无法了解。"萨提亚深谙这个道理,她会注意人们建立的信息与意义。她认为我们会将在生命早期学到的模式带到未来,而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过去,那么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模式与过去的影响,进而建立一个较自在的未来。


人们也许会处在相同的情境,但可能不会有同样的经验或建立同样的意义。萨提亚的雕塑法展现了对感官部分的使用,而且她会花时间确定在雕塑时的做法是案主能观察到的。她建立了改变的舞台,探索每一个层次的规条与信念。存在于感官层次的规条包括:要如何去看、去听、去谈话才是正确的,她会让这些规则背后的信念浮现,使她与案主能设法将旧信念转化成更新、更健康的准则。


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你重新审视所有五种感官时,你的家庭对于嗅觉、触觉、听觉、味觉与视觉是否有任何规条?

●你是否使用药物去改变进入系统的信息?如果是如此,这对所接受信息有何影响?

●你是否可以让感官信息进入现在的系统,带你回到启动目前反应的那个时刻?



二)、情景层面




情境层次是关于地点与时间。世上所有人历程进入世界,每个人都占据了情境中的独特空间,萨提亚说过,我们都是地球的展现,由星辰的分子所构成。我们没有与世界分离,依然是世界的一份子。我们在有照顾者的情境中来到这个世界,不论其好坏,都影响了我们与世界的互动。


如果对情境不够敏感,我们可能会错过故事背后的意义。情境中有许多要遵守的文化规条,也许是民俗、习俗,或甚至禁忌,如果不遵守也许会致命。在自我环的每一个部分也有规则或是准则,如果不知道这些,可能就会陷入不自在的处境。


在一个家庭中可能是正常的行为,在另一个家庭可能会被当成坏事。当一对伴侣决定展开关系,他们彼此都带着自己觉得正常的观念进入这段关系。"我母亲总是这样做。"当这样的对话出现,可能就是蜜月期的结束。若想要发展新的模式,他们必须放开旧的模式,但是说起来总比做起来容易多了。马桶坐垫要放下还是拿起来?纸筒的卫生纸要从前面垂下还是后面垂下?


种子概念让萨提亚能教导差异并提醒:我们都分享了同一模式,但又不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来自于自己的家庭,所谓的正常会随着空间与时间而改变;我们认为是好的,可能会被别人当成坏的或邪恶的。当萨提亚谈到情境时,她会讨论家庭的影响力,以及我们所学到有关“正常”的信念。她说:“从他们所在的地方开始,而不是你希望的地方。”“我们只能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我们无法知道我们不知道的。”


图片

情境也是自我的内在世界,它与生命力量一起开始,接着移到外界的实际世界。如果我们只把情境当成物质的部分,可能就不会把心灵层次视为我们的一部分,以及可以前往的地方。当人们说想要寻找自己,指的是内在而不是外在,而当内在改变时,外在也跟着改变。情境不仅是肉眼能看到的地方,“心之所在即为家”也不单单是一种陈腔滥调而已。


萨提亚大多数的研究是专注于帮助人们以新的观点来看旧信息。她会观察我们如何带着模式前进,就算这模式并不管用,因为这是在家庭的原始情境中学到的。她会说我们永远无法消除某一个经验,但可以用新的观点来看这个经验,把它加在旧的信息之上。她对人们的认知以及赋予的意义很感兴趣,她所做的雕塑便是让人对旧经验获得新的信息。一旦能了解情境,就能处理与情境有关的认知。


值得思考的问题:


●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境?

●你是否曾经发现自己不确定怎么做,因为不知道情境中的规条?

●如果在婚姻初期无法分享情境规条,可能会造成什么冲突?


图片



三)、灵性层面




萨提亚在冥想与写作中都提到灵性这个层面,她的宇宙观包含了所有人,并容许神秘与奇迹。萨提亚时常用“生命能量”这个字眼。人人都有开始与结束,我们不了解生命是如何开始的,只知道其运作机制,但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生命的力量,以及是什么在维持着生命力量。人们思考这个问题已久,有些人相信自己了解了一切,有些人还是没有任何线索,但依然尊重神秘。


萨提亚常会以冥想作为研习会的开始;在冥想中,她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与地球分离,而是与宇宙的所有光辉连结着。这是关于你内在的能量、宇宙的能量,以及你与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她认为没有速成的答案。她尊重人类的多元,以及从灵性层面生成的信念,并且认为这是一个美妙的谜题。正如她说过的一句话:“人类需要把自己看成是值得爱的单纯奇迹。”这句话涵盖了能量是不可摧毁的事实,它只能被改变型态。这也触及了无限与信仰的概念。


值得思考的问题:


●你的灵性信念如何影响自我环的各层面?

●你的家庭系统容许不同的灵性信念吗?

●如果你探索自己的层次,每一个层次对你的灵性部分有何影响?

●灵性层次如何呈现自己?




四)、智性层面




萨提亚是个聪明、广闻、体贴的人,她拥有许多亲密的朋友,与她一起“咀嚼”事情。我用咀嚼这个字眼,因为她很喜欢这么说:“试试看你能不能吞得下去,如果不能,吐出来就好。”她滋养自己的头脑,正如同她对其他层面的滋养。当萨提亚谈到智性时,她推崇所有人都拥有智慧,而她谈的智慧不仅是阅读、写作与计算,她谈的是以我们所知的方式来求生存,使用我们拥有的技能。她倾听人们评估自己是聪明或愚蠢的。萨提亚认为人们常会以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来衡量自己,而不是能够做到的事。


智慧是以理性方式来思考的能力,也是解决问题、建立梦想与找到答案的能力。我们都有自己的智性系统,它是我们组织与呈现信息的能力;每个人学习的方式不尽相同。在某些系统中,作为聪明的人并加以表现是不安全的;而在某些系统,只有根据获得多少奖励才能评估一个人的价值。此外,有些人相信感受并不重要,甚至是危险的。


在萨提亚的沟通姿态中,她创造了所谓的“超理智”这个类型,用来展现如果一个人用完全剥离了情绪的方式沟通,会是什么状况。而自我环则让我们看到我们不仅于此。


值得思考的问题:


●“聪明与愚蠢”的规条是什么?你使用什么防卫策略来保护自己所认定的弱点?

●你认为有多少种智慧?

●我们如何用肯定而有价值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智性?

●绕着你的自我环,你对每一部分知道多少?对哪些部分需要知道更多?


图片



五)、情绪层面




萨提亚常把情绪层次称为“汁液”─一种感受与觉察到我们所处世界的能力。感受是体验知觉的能力,情绪则是对世界表达感受的能力。我们也许有感受,但是没有对世界表达。在大多数系统中都规范了哪些可以表达,哪些应该藏在自己心中,因此感受可能公开,也可能被隐藏。对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学会什么是安全的,什么不安全。


时常有人寻求治疗、去看医生、使用或不用药物,因为他们想要觉得好过一点。感受并不会主宰行为,但是它们能够推动我们。如果一个人有控制情绪表达的问题,麻烦便会接踵而至。僵化的系统或封闭的系统限制了健康的情绪表达,因而往往使得情绪变成有毒的。另一方面,若系统对情绪或感受无法控制,也可能导致混乱。


情绪的表达也许无法只在对话中达成,而是需要透过行动。“他似乎要爆炸了。”我们可能会将情绪都藏在身体里,导致我们生病。对此萨提亚所说的是:“我让隐藏的变得公开。”

 在家庭系统中,往往存在着有关于情绪表达的规则,这时常造成困惑,因为我们学会去表达和自身感受不一致的情绪,造成萨提亚所谓的与自我及他人的不一致沟通。一致性对萨提尔而言就是内在符合外在,如果尚不熟悉这个观念,我建议阅读《家庭如何塑造人》与《萨提亚的家族治疗模式》。


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你的世界中,有哪些有关情绪的规条?

●这些规条与性别有关吗?

●是否有些情绪可以被接受,有些不能被接受?

●你的身体如何体验感受?当你忽略时会怎么样? 

家和爱心理
,赞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