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会认识自己
用你外在和内在的眼睛,用你所有的感觉来感受你当时的情况,不欺骗自己;
你能领会你所想的、所感觉到的东西,你的身体感觉如何,它要对你说什么,你举止如何,你身上哪些特点很重要,什么使你感到有负担,什么使你感到快乐等等;
你对自己保持清醒和开放;
你不死守一种僵硬的形象,而是愿意一直用新的目光看自己;
你总是再三为你在自己身上所看到的东西而受到触动。
02
自爱,来自爱上“整体的你”
03
中立的旁观者
04
那些你放在黑暗里的东西
05
认识自己包含哪些方面?
你的工作在于认识自己各个部分,同时请来你的指挥(观察者),使之能以利于你发展的方式,领导各个部分及其全体。
在你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许多方面,比如内在的抗拒、恐惧、观点、盲点... 下面,我们将开始逐一进行点评,并提供建议。
抗拒
抗拒是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不让某些对你或对生活的看法、感觉以及人靠近你自己,你投入了某些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它是你想要保护的一种内心界限。
例如,有个同事认为你元币固执拗,你则以“不公平”、“卑鄙”来拒绝这一对你的看法-因为你不愿意被人视为顽固执拗,也不愿意成为顽固执拗。
又如,当你的朋友感到你不自然时,你觉得受到侮辱而退缩-因为你自己并不感到这样,并且不能接受-但却没有去检查一下别人对你的看法究竟有多少正确。
由于你的抗拒,你碰到许多“危险”;认为自己的形象受到攻击;在别人那儿不好;觉得自己不好;感到自己软弱或渺小;让自己受到触动,受到影响,有所领悟;接受对自己或生活的新看法;必须放弃习惯了的思想;让某个人靠近自己……归根结底,总被认为是你自己的什么原因。
如果你对许多事物加以抗拒,你就阻碍了自己学习那些在你的道路上重要和必需的东西。另一方面,你的抗拒向你明确地表明了你不愿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东西,这是否可以使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要学的东西呢?
恐惧
恐惧不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并称之为恐惧的是—部分生活动力的暂时缺乏。这种生活动力的缺乏表现在“使”你害怕的情况或想法上。
大多数的恐惧是你在头脑中制造出来的。如果你清醒地面对自己,你就会准确地听到你用哪些想法和情况使自己害怕。
恐惧有许多功能,它向你指出你尚未了解的事物或你还不会做的事情,从而认识到自己要学的东西。
如果你接受了这些东西,你就能坚强起来。恐惧是一个路标,它指向了一条对你的成长来说正确的道路,同时也向你揭示了危险。
观点-看法
观点和看法大多是你通过听与看或者通过模仿(很少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来的。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而往往极少与你自己有关系。这可能表现为你的观点或看法甚至和你内心的真实也不一致。
比如说,你可能会有这种观点;暴力是恶劣的,然而你还是以暴力对待你的配偶或孩子。
尽管如此,我们往往还是极其强烈地融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之中,并且认为必须生死保卫这些观点和看法。
观点也往往掩盖了自己的无能。例如,当有人害怕攻击时,他通常认为攻击是恶劣的。
盲点
盲点是你在自己身上所认识不到的性格、行为方式、感觉、状态等等,因为你拒绝它们,不愿去感受,不接受它们(或者从未反映在自己身上)。
因而你认为它们在你面前是个秘密,对它们加以否认或者压制,把它们在你和别人面前隐藏起来,直至你自己再也感觉不到它们。许多的盲点构成了你的阴影。
性格
当你常常重复某一行为时,它就成为一种性格。性格的划分使我们能够描绘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谈论一个人的形象。它有助于认识自己和别人。比如,当你称某人吝啬时,他的表现是什么也不愿献出。
性格大多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通过习惯而确定下来的,通常刻骨铭心,以至于成为一种模式。在你的生活中,它是无处不在的。
重要的是你不要固定死自己的性格(我就是这样的),而要允许自己每天表现得不同-完全视你遇到的事情而定。
态度
态度是人们对待自己和别人所采取的立场。这些态度是你在人生途中通过经验或者由于偏见而形成的。它比内心行为和模式更容易改变。
对待自己的态度表明了你从自己身上得到的形象,比如,我是一个迟钝、能干、乐于助人……的人。
态度也是对某事或某人的一种思想观念,例如,不能相信外国人。然而,当他对外国人有不同的体验时,这种态度是可以改变的。
态度和内心行为可能会相反。通常人们按照内心的(基本)行为来行事。比如, 基督徒对待他周围人的态度理应是博爱、仁爱。当人们当真要求他们接济贫困的人时,许多人身上那种不愿奉献的内心行为就表现无遗了。
回忆
回忆是与你在过去所经历过,能够重新唤起记忆的思想、感觉和形象相联系的、被贮存起来的经历。
借助于回忆,你可以使自己明白你迄今为止经历了什么,使你目前的体验得到增强。例如,你今天觉得自己很狭隘,同时感到这使你显得多么无力。你在自己的过去寻找事例,确实找到了相似的情况。于是,你认识到你的狭隘对你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你总是走进过去,生活在回忆之中,那么这就会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你在回忆中寻找你在现实生活不能得到的满足,以此来安慰自己;你走回到自己的思想中,从中看不到积极起来的意义,而只是静静地保持着消极。
期待
当你有所期待时,你就对将来要发生的事以及你愿意经历的事形成了一种设想-也就是说,你的现实会是或该是怎样。期待是欺骗自己的一种好方法。此外,期待挡住了认识真实事件的目光,以至于我们看不到真正的现实。
思想
你所想的一切就是思想。在理想的情况下,它描绘、安排你的生活,同时帮助你理解和认识自己以及自己的人生。
可是由于很少有人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思想,它往往限制或掩盖一个人的现实,带来更多的混乱而不是条理清楚。如果人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思想,那么它就有助于搞清现实,给人生一个方向。
思想是现实的最初阶段,但它不应通向现实。我们用自己的思想来塑造自己的现实。我可以投入自己的思想,让它使我得到加强或削弱。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来阻碍或推动自己的人生。比如,“我什么都能学会”,或者,“我什么也做不到”。
我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停留在过去、现在或将来之中。
人们通常把思想和感觉混淆起来,因为在目前,感觉比思想更时髦。人们常说“我感到……”,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这句话把“我”冒充为感受者。尽管如此,我还是仅仅谈论我的思想。
“我感到这儿的气氛不好”这句话也仅仅是一种思想。因为一个人充其量只能感受到自己的窘境,或者他的情绪搞坏了,或者他感到惴惴不安,然后在思想上得出结论,这儿的气氛不好。大多数的感觉都来源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