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种感受?
和孩子相处时,比起轻松愉悦,更多的是感到焦虑、心烦,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不顺眼,老想说他。
王女士家里有一个4岁的儿子。
由于丈夫工作繁忙,经常出差,照顾孩子的责任大部分落在了王女士的肩上。
她家儿子上高二,平时在学校上课还好,眼不见心不烦。
如果放假在家,除了学习的时候,其他时间,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很容易挑起她的情绪。
比如:看到孩子玩手机就着急、焦虑,怕影响学习、对眼睛不好,于是就会唠叨孩子;
让孩子扫地、洗碗,如果没有马上去做,她就会很生气,一直催孩子快点;
还有一次,孩子不愿意去亲戚家吃饭,她觉得孩子怎么长大了就变了,一点都不听话,开始苦口婆心劝孩子去,结果孩子听得心烦,母子俩吵了一架。
孩子越大,亲子矛盾反而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差。
事实上,这位妈妈的感受,很多家长都有。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家长时常处在看孩子不顺眼的状态,其实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容易导向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亲子关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有的父母总是嫌弃自己的孩子,不是觉得孩子不够听话,就是觉得孩子太笨。
尤其是当一些错误的行为出现在孩子身上时,这种不愉快会迅速发酵成大问题,严重破坏亲子关系的亲密感。
其实,对于这种现象,专家们有着明确的解释。
父母的不满主要源于内心对自己行为的不满,根源不在孩子身上。
为什么有的父母嫌弃孩子?
心理投射的作用
心理投射是弗兰克教授于1939年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他人的一种心理功能。
在心理投射的影响下,父母对现在的生活很不满意。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如果把这种不满放进去,自然就会看出孩子处处不顺眼。
01
家长习惯以成人的思维看待问题
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遭受来自家长的“嫌弃”——
孩子吃饭慢、穿衣服慢、走个路也磨磨蹭蹭,东张西望。
慢节奏的孩子,与忙碌快节奏的生活是格格不入的,于是家长们不得不成天催着孩子快一点、再快一点。
孩子调皮捣蛋,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玩水、涂鸦、翻箱倒柜,经常闯祸。
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孩子,容易犯错,给大人添麻烦,所以家长们想方设法让孩子听话,严厉禁止“出格”行为。
在学习上,辅导作业成了家长最头疼的事情,很简单的知识,孩子就是学不会,错过的题,还会反复错。
失去耐心的家长,忍不住批评、数落孩子,不理解孩子怎么这么笨。
对于孩子的这些表现,家长的“看不顺眼”和怒火,根源在于习惯用成年人相对高阶的思维来看待问题。
于是,小孩子世界里对时间不敏感,做起事来动作还不够熟练,就变成了磨蹭、耽误事;
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通过感官体验来认识周围事物的探索行为,就变成了调皮捣蛋、惹是生非;
孩子不像成年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做起作业来还不够熟练的正常现象,就变成了“笨、蠢、不是学习的料”······
很显然,家长对孩子的这些评判是不客观的,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
在这些问题上,如果家长总是看孩子不顺眼,而去指责、限制孩子,会打乱孩子的成长节奏,阻碍孩子的探索行为,也会破坏孩子的自信心。
只有当家长把认知调整到和孩子一样的水平,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更加客观、平和地看待问题,让孩子能够按照生命内在的节奏自然、充实地成长。
这样,家长也会不那么急躁、情绪化,可以耐心地陪孩子去练习、学习,慢慢进步。
02
随着孩子的成长
家长的期待逐渐增加
为人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
孩子小的时候,偶尔犯错、表现不好,家长还能做到一笑而过,觉得毕竟年龄还小,可以原谅。
而随着孩子成长,家长的期待也日益增加,对孩子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容错率越来越低。
这就会导致,当孩子的行为表现没达到自己的期待,家长容易感到失望、生气、看孩子不顺眼。
比如:
孩子夹菜的时候没拿稳,家长:“这么大人了,吃饭还掉,手没长骨头吗?”
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你看看你叔叔家孩子,怎么那么优秀,你考这点分对得起谁?”
孩子考了98分,家长:“能考到100分,才是真厉害。”
孩子选了文科类的专业,家长:“你选的专业真差劲!别人都选金融计算机,找工作特别赚钱。”
合理的期待能够推动孩子进步,但如果家长期待过高,就很可能演变为一种挑剔、严苛的教育方式,破坏孩子的成长动力。
心态不对,看事物的眼光自然也不对,就像带着有色眼镜,镜片自动过滤了孩子好的一面,留下的全部是问题、缺点、不足。
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不接纳,好像自己无论多么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
03
父母的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敏感、自卑
1
这种处处看着孩子的行为不顺眼,会让孩子怀疑父母的爱。
因此,孩子内心会缺乏基本的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慌,认为父母不爱我。
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孩子很容易变得敏感、自卑,对自己产生怀疑。
因为孩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当面对父母的失望和厌烦时,他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把问题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不够好,所以他们不能让他们的父母喜欢他们。
脾气、暴躁
2
当父母总是以脾气暴躁烦人的一面对待孩子时,久而久之,孩子的脾气也会受到影响。
变得急躁易怒,无法保持冷静和客观。父母和孩子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发生激烈的争吵。
两方是对立的关系,无法相互理解。而且,暴脾气也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和三观的形成。
性格、偏激
3
在这种亲子关系模式下,孩子的性格很可能会显得偏激。
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再愿意乖乖听父母的话。
他们渴望独立自主,自己做选择、做决定,这会让他们感到一种掌控感,对自己也充满信心。
父母在这个时候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好好和孩子沟通交流。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他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04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伤害孩子?
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1
莫言曾在《母亲》一文中提到:“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在哪个每天有很多人饿死的年代,莫言母亲的豁达,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一直深刻影响着莫言,让他敢于尝试,从而成为更好的人。
也正是因为母亲给予的力量,让他不仅在文坛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还拥有了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
一个家庭里,父母情绪稳定,家人才能感受到轻松愉悦,相处起来才不会有负累。
不拿孩子跟其他人比较
2
早晨出去时,对门的女主人对女儿大声说道:“你为什么不能像你姐姐一样?就是因为你太不用功,不许出去玩,回自己的房间去!”
不一会,就听到小女孩哭泣的声音。她受了妈妈的一顿斥责,心里一定很难受。
孩子不一定会产生竞争心理,反而会有失败感和羞愧心。
因为失败感,孩子会失去自信,还影响亲子关系。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
让孩子今天和昨天比,这次和下次比,不要和别人比,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为孩子的未来积蓄力量。
转移对孩子的期望,对自己
3
对孩子期待太高,本质上是对自身无能的逃避和推托。与其期待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一些人进入社会以后,很多事情都改变不了,就期望着用过度教育,来改变下一代的命运。
我有时候想,是不是改变我们自己会更加容易一点?其实,从子女的投资上,挪10%到父母的学习上,可能效果会更加显著。
多花10%的时间用于自己的成长,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改变了我们自己,对子女的促进作用更大。
哲学家弗洛姆说:“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
尼采也说过:“小心防范那些爱你的人们为你戴上打着爱的名义的镣铐。”
承认孩子是独立个体,尊重TA的自由意志,学习和孩子同频,同时练习克制自己的期待,更重要的是,把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还给孩子。
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允许TA按照自己的步伐生活,让我们蹲下来和孩子处于相近的高度,一起看世界。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99%的问题,其实都是家长的问题! 与其抱怨孩子身上各种小毛病,不如换一个角度审视下自己。 下面这组漫画,思考下咱们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哪些没有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