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学院 萨提亚文汇 BETTER ENGLISH BOOK
内在小孩真的存在吗?听萨提亚大师约翰·贝曼解读
2023-12-11


微信图片_20231211154958.png


“内在小孩”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

我们把他看作是来自过去的创伤记忆,而这些创伤大多来自于原生家庭。

他好像无处不在。

当我们体验到孤独时,他会跳出来。

当我们在一段关系中受伤,是因为他。

当我们经历失败和低自尊时,也是因为心底住着的内在小孩。

所以我们看了很多书和文章,教我们如何与内在小孩对话,如何疗愈这个满身伤痕的小孩,却总是于事无补。

 

可是“内在小孩”到底是什么,他真的存在吗?



或许我们对“内在小孩”有太多的误解。

这个概念最初由荣格在《儿童原型心理学》中提出,他将儿童原型称为“内在小孩”(child within)。

这里的儿童原型并非是每个人在童年时期的独特经验,而是人类在漫长进化历程中形成的具有原型意义的象征性特征。

他是我们深埋在心中潜意识的一种,他催促着我们去了解他,但“内心小孩”不是也不应成为我们拒绝成长的阻碍。

那么,面对童年时期经历过的创伤与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贝曼博士对此有过很多解读。

他认为固然我们在过去经历过创伤,体验过无助,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能够给与自己同情、滋养、接纳和关爱。

为什么我们不去治愈过去的创伤,去解冻那部分,让它成长起来,将它整合到今天作为成年人的自己里呢?为什么还要把这部分保留在自己里面,而不是邀请他成为统合自我的一部分呢?

或许我们很难改变一些人的想法,他们一直在推广这样的观念:我们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内在小孩”,他孤独且渴望得到滋养。但萨提亚模式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强调积极情绪和活在当下,倡导推动创伤处理的过程,帮助冻结的那部分成长并整合起来。

我们也希望让治疗朝向更健康、更统整和更积极正向。我们希望曾经受到伤害的来访者能够得到帮助,希望他们接纳事情本来的样子,放下已经不再合适的双重时间的观念。不需要喜欢曾经发生的事情,仅仅只是接纳它,这样来访者才能真正在情绪上长大。

在萨提亚模式里,我们曾邀请来访者进入一个体验式的创伤疗愈历程中,慢慢学着并体验放下童年的伤害、失望和恐惧,代之以接纳和爱,那么曾经的过往就能转化成积极的生命能量。这时候,再允许或邀请这部分回到现在,成为一个人存在的柔软、积极、敏感的面向,来访者就能够长大并变得统整。

通常,通过探索未满足的期待和未实现的渴望,找到办法从内在放下早期卡住的地方,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



为什么我们不建议保留“内在小孩”这个概念呢?因为在情绪上,如果人们的内在生活在过去和现在两个时区里,就如同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两个家里。这会让人们远离一致和统整的世界。

在爱的关系里,伴侣经常会体验他的搭档的时间双重性。很不幸的是,童年的部分总是伴随着渴求,即便当下得到满足,也总是很快就会再次感到不满。

如果可以寻求帮助,以允许冻结的部分——即‘内在小孩’融化进入当下,这会很大程度地提升一个人的一致性。

 

相比“知道”,萨提亚更注重“体验”。

有时你仅仅是知道,但是在面对相似的场景时,那种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和情绪体验又会自然而然地流出。所以我们也邀请你加入我们,通过体验将理解融会贯通,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然后帮助其他人达成同样的目标。




编辑: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