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简·尼尔森博士说:“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了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就应该先要让他感到更糟?” 回想生活中的我们,想让孩子变得勇敢,我们就会指责孩子胆小怕事;想让孩子变得聪明,我们就指责孩子笨拙;想让孩子懂礼貌,我们就会嫌弃孩子无规无矩……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训斥责骂”,会对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 破坏孩子的自尊心 有人说,中国父母的一大爱好是当着外人的面数落自己的孩子。 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不存在什么自尊心。殊不知,再小的孩子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自尊心。 教育家韩凤珍曾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因此,我们不要当众叱责孩子,不要在陌生人面前数落孩子。 如果父母从小就重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那么孩子会更信任和听取父母在教育方面的意见。 影响和谐的亲子关系 去年,微博曾被一篇名为《北大毕业留学生发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新闻刷屏: 曾经的高考理科状元、本科北大的留美研究生王猛写了一封万字长信,揭露了自己2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如何控制他,用言语羞辱他的。 长大后的他不再回家过春节,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甚至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他被医生诊断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那些不堪入耳的言语,到底对一个考上北大的“别人家的孩子”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 王猛在信中写道:“我只能说,孩子注定是弱者。” 父母的辱骂,即便没有逼死孩子,也影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使孩子受到伤害,慢慢毁掉孩子的一生。 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演员陶虹曾在节目中分享过自己和女儿之间的一段经历: 有一天临出门时,女儿把手中的一杯牛奶洒到地上了,陶虹见状就大声训斥了女儿。 她说女儿当时有点吓住了,一哆嗦,也没有哭。 陶虹看到女儿的反应,感觉到自己做错了。 因此后来女儿再次把牛奶洒在了地上的时候,陶虹赶紧走过去抱住了女儿说:“害怕了吗?没事没事。” 结果女儿哇一声就哭了出来。 陶虹说:“我看到了她的恐惧,如果连妈妈都不能包容她的错误,这个世界谁能包容她。” 犯错的孩子本来就已经感觉到害怕,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还是一味地指责训斥,只会使孩子更加感到沮丧,甚至觉得自己无能。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父母批评了孩子,发泄了一时的愤怒情绪,毁掉的极有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语言暴力几乎是孩子身上一道永远不会结痂的伤口,即便孩子逐渐长大,能够自我调适,但稍一触碰,伤口就会再次裂开,无法痊愈。 那么孩子犯错了,父母就不该批评吗? 该!但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方式批评。 错开时间进行批评 人前莫教子,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父母有批评孩子的权利,但聪明的家长一定会避开这5个时间: ①在孩子的同龄人面前; ②一起吃饭时; ③发生直接冲突时; ④每天开始时与每天结束时; ⑤父母脾气变坏时。 允许孩子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 我们总是认为犯错就是不好的,犯错的孩子就是不好的孩子,孩子犯错就意味着父母没有教好孩子……因此,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总是不允许孩子犯错。 世上并没有完美的人,可我们却总是有意无意地用“完美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要是我们能听见一个大人对孩子这样说话该有多好:“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理解和接纳孩子 在亲子综艺《超人回来了》中韩国足球运动员朴柱昊,他作为一个爸爸,在面对孩子犯错的处理方式上,堪称是教科书式的做法,值得每位父母学习。 爸爸朴柱昊的做法赢得无数网友点赞。 面对孩子犯错,他没有破口大骂,而是潜移默化地用实际行动影响娜恩的认知和行为,告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拥有面对错误和承担后果的勇气。 有人说,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所有的时间,甚至是放弃工作,倾尽自己所有,却总习惯于在孩子情感最脆弱的时候雪上加霜。 “孩子不乖、孩子犯错,父母就必须管教”是没错的,错就错在父母的处理方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