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已经在苦水里泡得太久了”
“父母健在,兄弟姐妹3人,但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过‘家’。我在苦水里泡得太久了,即使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过得很好,但阴影还是存在,怎么都快乐不起来……”细聊过才发现,她外在的种种表现,背后都有一根根“针”,在刺痛着神经。
「我和男朋友刚在一起时,时不时就会玩“消失”的戏码,只要我在他的言语或行为中感受到“不被爱、被抛弃”,我就会马上消失,或甩开他的手转头走掉,或在深夜离家出走。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他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来证明对我的爱,知道他焦虑得到处找我,内心还会小窃喜。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挺“作”的,但在当下就是控制不了情绪……」
原来这种不安源于小青1岁时,妈妈就为了照顾弟弟离开了她,留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尽管她现在已经可以独立生活,男朋友也对她很好,但被抛弃的创伤一直都在,她还是会“故意”让被抛弃的场景重现,以此向小时候的妈妈表示不满,向现在的男朋友索取曾经缺失的爱与陪伴。
「我们家比较重男轻女,我还有个姐姐,可以想象家人知道我是女孩后的失望,妈妈恨我不是男孩,所以后来铤而走险生了弟弟。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活得很卑微压抑,不论我有多努力,哪怕考第一名,妈妈也不会对我笑,反而一直指责我不够好。
没想到表面温柔懂事的小青,内心经历了这么多坎坷。她的认知中,只有拼命付出,迎合自己的父母、爱人,才能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
「我内心太依赖我男朋友了,每次只要他不在家,我都会严重失眠。深夜凌晨一点也不困,实在睡不着我就躺在沙发上刷剧,一集集过去,依然没困意,而且开始头痛、拉肚子、呕吐……有一天晚上,这种疼痛突然让我发现:我让自己生病,就是为了让男朋友“愧疚”,都是因为他不在身边,我才病了!」
联系她的童年经历,她与男朋友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小时候跟妈妈关系的翻版,与其说是为了让男朋友愧疚,不如说是在变相“惩罚”小时候的妈妈,她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也要释放对妈妈的攻击性。内心有伤的人,创伤就像藏在肉里的一根根刺,时不时会扎你一下,痛却无可奈何。
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自己心里有伤
心理学上,把一个人经历的心灵伤害分为两种,大到天灾人祸等“急性创伤”,小到一句恶言恶语留下的“隐形创伤”。前者是亲人离世、性侵、车祸、校园凌霸等等,让人难以接受的崩溃时刻。但这样的心理创伤,往往是“隐形”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心理有伤。
这样的时刻,往往显得难受又漫长,但我们以为时间一长,再难受也会过去了。
然而,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创伤,只是被我们“假装忘记”,其实它们早就刻在我们的情绪、自我价值感中,变成你性格的一部分,实实在在影响着今天的生活。当你静下心来,仔细觉察,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外在表现?常常否定自己,觉得什么事都做不好,出了问题非常容易自责,觉得是自己的原因。与人交往,总不敢自信地说话,遇到喜欢的人,更是不敢靠近更多感受到不安、焦虑、无助,人际关系中容易被激怒,却又压抑自己的坏情绪,充满憋屈,心里始终开心不起来害怕出错,害怕被否定,社交中不自信,战战兢兢,很难真正信任和依赖他人,哪怕再亲密一些创伤会藏在我们身体里面,莫名其妙的头疼、腹泻、身体不适,或者做噩梦,很可能是早年创伤记忆的结果如果这些说的也是你,那是在提醒你,向内看,或许那里有没解开的心结,没过去的坎。如果一个人心里的伤,始终无法自我调节,又没有得到治愈,就会像身体的伤口一样,发炎、化脓。最后渐渐固着成“心灵受伤—敏感脆弱—自我攻击—受伤更重”的创伤模式,发展成更严重的心理障碍。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认为,创伤是一些成人心理疾病、不健康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从创伤心理学看来,甚至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从创伤角度去解释。“早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创伤,即使现在看起来相安无事,但迟早会发作,突然某天表现出攻击性,要么伤害他人,要么伤害自己。”施教授从超过1万小时的个案经验看来,创伤往往会横向传递给家人,所以伴侣之间互相指责抱怨,整个家庭氛围变差。或者纵向传递给孩子,受伤的大人,养出受伤的小孩,曾经的受害者变成施害者。
人心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那么,是否一个曾经受伤的人,只能在心理阴影中度过一生呢?施教授在二十多年的研究中发现,“创伤可导致心理障碍,也可促使人成长,多数人成长了。”那些理清自己心理创伤、让伤口愈合的人,会发现自己内心变得更强大了,因为经历了痛苦,心理承受能力也变得更好。跟以前的自己相比,他们多了一份从容自信。跟一般人相比,他们显得更加坚强、明亮。要走出心理的阴影,实现成长,需要我们用专业的方法,激发出自我疗愈的本能。2023年7月26-30日,长沙,国际心理学大咖林文采博士《萨提亚家庭治疗专业课》Level1开课啦,帮你疗愈原生家庭创伤,带你解读冰山,走出心理阴影,塑造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