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心里种下精神和情感的种子,会随着孩子一同成长。
在公众号后台,每天都能看到很多妈妈或倾诉、或求助、或吐槽的来信,我有一个发现:
“孩子讨厌爸爸”这6个字,在来信中出现的频率不算低。
确实,在相当一部分妈妈的口中,爸爸是这样的——
“就嘴上说得好听,什么事儿都指望不上他!”
“自己从来不管孩子,就会指责我教不好孩子!”
“家里有他没他都一样,不在家反倒清净!”
甚至是这样的——
“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跟他离婚,老死不相往来了!”
“我恨他,是他毁了我一辈子!”
从这个角度看,孩子毫无保留站在妈妈这边,“讨厌”爸爸,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在孩子决定“讨厌”爸爸的那一刻起,伤害就已经造成了。
“行了你!家里都是妈妈操心,你干什么了你?家里什么事儿你都不管,就知道欺负我妈! 我学习你管过吗?家长会你开过吗?给我做过饭吗?不都是我妈管我吗? 我妈这么辛苦、这么累,都是你害的!我最讨厌乱发脾气的男人!”
爸爸是脾气不好,可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是爸爸在干; 妈妈总说爸爸从不补贴家用,可爸爸的工资卡一直在妈妈手里; 自己被妈妈教训,爸爸偶尔也会替自己说几句。 ……
“你爸他不是个东西,一分钱都不给家里!” “我现在这么痛苦,都是你爸害的,你被人嘲笑欺负,也是你爸害的!” “只有我真的爱你,你爸把你当累赘!”
“真受不了你们大人! 自己的事情都没办法好好处理,要我一个小孩来帮忙做决定?你们爱离不离,爱干嘛干嘛,真别拉上我好吗? 求求你们了,别让我夹在中间啊!快疯了!”
“你爸是个很糟糕的人,我吃了不少的苦。” “你怎么跟你爸一样,就不能让我省点而心?” “你爸我就不指望了,妈妈只有你了,你可得争气!”
从大人的角度来说,这是释放自身焦虑的一种方式。但对孩子来说,则是:
“妈妈吃了那么多苦,我要让妈妈过得开心一点儿。”
“妈妈说什么我做什么,才不会给妈妈添麻烦。”
“我要做得更好,才会让妈妈骄傲!”
孩子是无法完全容纳成人的焦虑的,当他们的情绪容器被撑破,就会陷入到无尽的内耗中,不敢快乐,也不觉得自己值得被爱。
不可否认,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很多父母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境。
烦躁、不满、焦虑、无力、抑郁……
这些负面情绪,父母每天都可能在经历,迫切希望摆脱困境的心情,也不难理解。
可归根结底,这都是父母自己要承担的,可以找其他成年人求助、可以寻求方法改善关系,甚至可以直接结束亲密关系,但不应该将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为父母的情绪和人生负责。
非常认同心理学家李雪的一段话:
生而为人,其实每个人的责任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在客观现实边界以内,去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能为别人的情绪感受和幸福负责,不能掌控别人的人生。
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