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的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也不一样。
如果孩子三岁前的安全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父母离异、频繁更换抚养人、生活地点等,都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损害。而要弥补这个需求空缺,需要的时间可能是三年,甚至更长。我们可以把孩子比喻成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具有生命力以及生长所需资源。
但它只有具备生理营养才能生根发芽,具有心理营养才能有更好的长势。生理营养,我相信各位家长都没有问题,但你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心理营养吗?
我才不管其他人怎么样,他们要以我的需要为己任,全面呵护我的需要。
无条件接纳。NO.1 in life(生命中至重)。一种是荷尔蒙,在奶水中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另一种是本体荌,会让妈妈有满足感: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美最可爱的。如果孩子得不到,他就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寻觅其他人来满足自己的这个需求。爬出去、爬回来——主动选择离开,需要安全时自己就会爬回来。此时的心理营养是,妈妈要允许他爬出去爬回来,很自然的离开,很自然的回来。如果这个阶段的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就会导致孩子有分离焦虑,例如:进入幼儿园或者新环境,有异常表现;谈恋爱失恋,情绪反应大甚至自残。这个阶段,孩子在生理上开始学会走路,父母要支持他去冒险。如果此时得到妈妈的支持和照顾,孩子就会获得实际安全感和心理安全感。孩子将来不会怕陌生人,并且愿意去探险、胆子大,但不是不要命的那种!“可怕的两岁”,这个年龄阶段最难教养:一面是非常的依赖,一面又非常的独立,经常说“不要”。这是锻炼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的时候,当孩子说“不要”,我们要让他知道得为自己的决定去承担后果。如果父母心疼孩子就放弃自己的坚持,这就是溺爱,我们的做法是:温柔的坚持!这个需要力量和决心,所以这个阶段的妈妈会觉得自己特别的累,这就需要爸爸的支持与分担。这个时期需要一个过渡性的重要他人出现,要求是温暖的,安全的,有毛的,柔软的。比如毛绒玩具、抱枕、小被子、衣服都可以。这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如果一直依赖妈妈、不分床才可怕,孩子永远在心理上长不大。0岁~3岁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被充分接纳,学会安全,懂得该分开就分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他们就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如果缺乏心理营养,一遇到给他心理营养的人,他会立即被吸引,比如早恋。即便有争吵,有冲突,也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自己有能力去解决。人有情绪时一定是找安全的人发泄的,孩子就是那个承受着社会最底层的情绪垃圾的人。尤其是妈妈的情绪,孩子往往吸收更多,最终妈妈的焦虑就会成为孩子的焦虑。此时的孩子需要从爸爸身上获取心理营养,所以变得跟爸爸亲近。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有底气,遇到挫折时有力量去面对。前两项妈妈也可以代替爸爸做,但性别认同只有爸爸可以做。这个世界上最伤害人的两个场所: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家庭。让孩子成为一个“人”,让他拥有安全感,妈妈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让他拥有价值感和自信心,爸爸的作用不可替代。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相处,要起到家庭模范作用,具体包括: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告诉孩子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7岁以后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尊重、信任、自由选择。这个阶段是父母给孩子最后一次补充心理营养的黄金阶段。因为孩子在12岁之前缺失的心理营养在13~15岁时会爆发,渴求也最强烈。重视他:花时间和他在一起;
模范: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让他有时间和机会去模仿父母。因为现在孩子不信任你,即便你想试图改变,他也会去怀疑你、试探你。
如果可以有肢体接触:拥抱是最好的肢体动作,遭到拒绝也要坚持!这时需要自己给自己补充心理营养,为自己的生命去负责。做优秀父母,滋养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照顾好自己,肯定赞美自己、养育孩子,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了解心理学,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同时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心理营养,而不是自我感动式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