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在一起2年多,这2年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时光,每天小心翼翼,生怕老公孩子知道,可我又离不开他,有几次都彻底删除了,后来不知咋的又联系上了。和他在一起很享受,整个人都不一样,仿佛回到了少女年代,几天不见就会想他,见了又怕会分开,就像热恋中的情侣,可我知道我们不可能的,彼此都有家庭,谁也不能离婚,我很纠结,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想来也是,其实我只是喜欢那种被呵护的感觉,好像和他无关,他很普通,甚至能力和外表都不如我老公,我想是因为他会包容我,在他面前我像个孩子,啥也不用考虑。我老公除了上班和我几乎没交流,而他会很用心听我讲话,也很理解我、帮助我,给我很多支持,从小到大只有他在乎我,可毕竟我是已婚的人啊,唉,只怪我们遇见的时间点不对。我今年四十一岁,半年前离婚,孩子不愿跟着我,到现在我都没见过她娘俩。年轻时我辞职做起了生意,一开始还不错,也是那时候认识的我前妻,后来因为一次投资失误,全赔了进去,又做了几个项目可总是赔钱,他们说我胆子太小,该出手的时候总是犹豫,错过了好机会。总考虑太多,我也知道,这一点可能随我爸。我妈很强势,总打击我爸,有时真动手,我爸活的很窝囊,什么都做不好,我妈很想让我勇敢点、自信点,我一直在努力,其实本来工作我不想辞,也是知道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但总想证明给自己看,所以才接连失败。从那时候不知怎么我爱上了喝酒,一开始也没喝那么多,可是每当心情不好时候也没有人说说话,就自己喝闷酒,喝完心情就会好一点,我前妻和我妈性格有点像,总打击我,于是越喝越多,后来早上起床就开始喝,我觉得只有喝酒的时候才像个男人,也做了很多荒唐事。有次喝酒吵架,我动手打了她,从那以后我控制不住自己,喝了酒就发脾气,什么都不怕,和我平常的胆小很不一样,常动手打她,慢慢的,她也不再还手了,儿子也很怕我,一喝酒他就去奶奶家,不愿回家。清醒后就恨我自己,用烟头烧自己,可过后还那样,也戒过,不管用,受不了那种感觉。只有喝酒才觉得自己像个人,这不,最后还是离了,我知道这都是我造成的,后悔啊,可世上也没后悔药,最上我受不了的,是现在比原来喝的更多了。 小言找我时候气色很不好,腿上还缠着绷带,拄着单拐,陪他来的是他一个朋友,半个月前骨折了,什么也干不了,满脑子都是工作的事,想的自己头疼,认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我,下面是他的故事:
我今年正好30岁,没结婚,也不想结婚,太麻烦,我只想把工作做好,在单位我是销售副总,做了7个年头,全国各地跑客户,签合同,我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休息这半个月,天天电话不断。我喜欢工作,取得今天成绩是我努力的结果,我喜欢加班,不喜欢休假,每年休假我都会让自己充电,把营销方面的课都排的很满,我三年没回老家了。因为我工作忙,也不愿意回家听他们唠叨,他们给我介绍了不少女朋友,我一个都没见,我可不想像他们那样,天天争吵,烦死了,我现在一说到他们吵架就头疼,也不愿意见到他们,更不愿结婚。这样多好啊,说实话,我确实很热爱我的职业,特别有干劲儿,闲了就生病,这次出了点小意外被车撞了,躺在床上干着急,区域主管们给我发的报表显示,销量下滑了,真想马上好,赶紧去工作,公司离不开我啊。 虽然以上我用平淡的语调替他们描述出来,但雪女士的泣不成声、古先生满身的酒味、小言不停的手机铃声,都历历在目,尽管时间都已过去了好久。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份情感无处安放,于是把它放在了另外一个“客体”上,如此,就充实了,我称其为“虚假的心安”。“客体”是相对于“自体”而言的,自体最简单理解就是你自己,包括生理的你和心理的你,“客体”就是你之外的一个“他”,这个“他”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没有生命的它。对雪女士而言就是“情人”、对古先生来说就是“酒”、对小言来说就是“工作”。一个人之所以生而为人,是需要被“客体”来照见的,这个照见你的客体就是你的镜子。你怎么才能知道你就是你呢,从生理上你需要一面镜子,“哦,原来这家伙就是我啊”,心理上也是同样,这面镜子最早往往是妈妈。一个婴儿之所以知道自己存在,是因为在妈妈脸上看见了自己,妈妈是开心的、满意的、充满爱的,婴儿接收到就是值得被爱的、温暖的、幸福的。相反妈妈是抑郁的、焦虑的、指望不上的,婴儿被照见的就是无助的、恐惧的、不值得被爱的,这就是心灵上的镜子。按照弗洛伊德理论人在6岁之前“人格底子”就已经形成,养育者的各种互动方式都会被孩子内化,形成人格一部分,这里需要排除先天性的气质和孩子自身本能的整合能力。当孩子没得到足够的照见,或不恰当的照见,就会形成内心的一部分情感缺失,这部份情感一直随着孩子长大成人。如果在后期发展中比较顺利,遇到的人会给你不一样的风格,一般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再次遭遇严重挫折,则会激发早年那部分未被满足的情感体验,形成一个“真空状态”。未被满足的部分需要被满足和看见,来补偿曾经的缺失。雪女士从小的被忽视、古先生父亲的懦弱、小言父母的争斗,分别内化了很多体验,当然,具体心理咨询会很复杂,这里你可以简单理解为:雪女士渴望被爱、古先生渴望成功、小言渴望亲密的关系。若不可得,空缺会本能寻求其他途径,雪女士选择了婚外情、古先生选择了酒精、小言变成了工作狂。 无论多么精辟的语言和文字都描述不出内心世界,以上我这种公式般的推理,只在向你传达一种思想:未竟之事终究会寻求出口,无论路途多么艰难,内心多么痛苦。三个故事里的主人公,用不同方式来“替代满足”了,却也付出了代价:雪女士付出的代价是现实的不可得和心理的内疚,古先生的代价是妻离子散和心理上的自我惩罚,小言的形式似乎最容易被社会接受,毕竟拼命工作是升华,还可为公司和社会创造价值,但却损伤了健康和爱情。当一个人没法寻觅真实“客体”来弥补,就会用启用幻想来满足。古先生潜意识就采用了这种方式,酒精麻醉了意识,遁入虚幻的强大,动手打老婆孩子,就像在说:“我才不像父亲那样窝囊呢,我是很有力量的”。
小言则是另一种“成瘾”,和古先生的酒瘾本质上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工作成瘾更具有迷惑性,因为披着“上进心”的外衣,之所以停下来难受,是因为内在空虚,没在亲密中被滋养过的人,会用忙碌把虚空填满。世俗中,很多人选择不结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一件没有生命的工作,往往会很成功,这部分男士居多。亲密关系里的伴侣,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感缺失,自己都并不知道,因为他们之间隔着很多“事”,用这些事在维系着关系。这些事有很多,常见的是工作、孩子、性,他们什么都谈,唯独不能谈彼此。夫妻谈的最多的是孩子,无论是学习啊生活啊考试啊,其次是单位的事,也会是父母家的事,总之,就是在谈论“另一件事”,就是不会说你和他。因此,当孩子离开了家、自己退了休、父母过世,两口人才算在一起,中间所有的阻挡都消失后,才发现,原来你在这里呀。这也是雪女士婚外情的一个方面,爱人之间从来不谈爱,那么爱的空缺只能和另外的人去谈。它们都是生命里的第三者,它们都是替代的满足,与世俗观念的冲突也会让他们内疚、痛苦。记住,所有的情感都需要被看见、被包容、被欣赏、被爱,如果没有,要嘛替代、要嘛压抑。